close

去年暑假,

一個中國朋友把自己13歲的兒子

送到了澳洲伯斯的朋友瑪麗家,

說要讓兒子見見世面,請瑪麗照顧一下,

 

因此,

瑪麗就開始了她對一個未成年男孩的「照顧」~

 

要孩子學會 對自己負責

 

剛從機場接回男孩,瑪麗就對他說了一番話:

“我是你爸爸的朋友,

在澳洲一個月的暑期生活,

你爸爸托我照顧你,

但我要告訴你的是,

我對照顧你的生活並不負有責任,

因為我不欠你爸爸,他也不欠我,

所以我們之間是平等的。

你13歲了,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。

 

所以,從明天起,

你要自己按時起床,我不負責叫你,

起床後,你要自己做早餐吃,

因為我要去工作,不可能替你做早餐,

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,

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,那不是我的責任,

洗衣房在那裡,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。

 

另外,這裡有一張城市地圖和公共汽車的時間表,

你自己看好地方決定要去哪裡玩,

我有時間可以帶你去,

但若沒時間的話,

你要弄清楚路線和車程,可以自己去玩。

總之,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

因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,

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。”

 

「適時放手」 孩子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

13歲的小男孩眨著眼睛,

聽著這位不許自己叫她阿姨,

堅持要他直呼其名---瑪麗的一番言語,

心中肯定是有所觸動的。

因為在北京的家裡,

他的一切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全盤負責。

 

最後,當瑪麗問他聽明白了沒有的時候,

他說:“聽明白了。”

 

是啊,這個阿姨說得沒錯,

她不欠爸爸,更不欠自己,

自己已經13歲了,是個大孩子了,

已經能做很多事,包括自己解決早餐,

以及自己出門,去自己喜歡的地方。

 

一個月之後,他回到了北京的家。

 

家人驚訝地發現,

 

這個孩子變了,變得什麼都會做,

 

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:

 

起床後疊被子,吃飯後會洗碗筷,

 

清掃屋子,會使用洗衣機,

 

會按時睡覺,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……

 

 

 

 

 

對孩子過度寵愛,不是真愛!

 

他的爸爸媽媽對瑪麗佩服得五體投地。

 

問她:“你施了什麼魔法?

 

讓我兒子一個月之內就長大懂事了?”

 

 

 

中國的父母太寵愛溺愛孩子了,

 

只要自己有的,全都給了孩子,

 

自己沒有的,也總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,

 

甚至恨不得把下輩子的也幫他們準備好,

 

卻忽視了孩子自己的能力和選擇,

 

不是讓他們成為真正的人。

希望年輕的中國父母,

學會為自己和家人活著,也為社會活著,

而不是再像過去父母那樣,只為孩子活著。

孩子有他們的自己的未來,

靠自己尋找,靠自己創造。

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,比父母提供的更好。

 

 

再過幾年,

中國(台灣也是)的孩子只配給美國的孩子打工,你信不?

從下一個真實故事

我們可以從中找到這個答案....

 

某日,有位美國小女孩來家裡作客

晚餐,我做了最拿手的

番茄炒雞蛋、糖醋排骨等三菜一湯,

們邊吃邊聊,非常開心。

 

吃完飯,

兩個孩子依舊在聊天,

我開始收拾碗筷,

美國女孩連忙站起來對我說:“Can I help you?”

我一驚,看著這個孩子真誠的樣子,

我連忙說:“不用了,你們聊。”

我的孩子看著我忙碌了十幾年都習慣了,

基本是 熟視無睹。

 

而美國女孩能為對方著想,

瞬間做出本能的反應,看來是習慣使然。

 

孩子的眼界 大大的不同

第二天以後,

大家就比較熟悉了,

所以一般想問啥就問了。

我看到美國女孩子的護照已經很破舊了,

就很好奇地問:“你走過了哪些國家?”

 

美國女孩的回答讓我第二次被驚到了:

“這是我的第三本護照,大概走過了30多個國家。”

 

看著我驚詫的表情,

她解釋說:

“一般假期,我們學校都組織同學出去遊學。

這次是第一次到中國,

主要去上海、南京、北京和西安。”

這四個城市是家長和老師們精心挑選出去的,

基本代表了中國的過去和現在,

我在暗自佩服的同時不由得發問:

“你們這樣周遊世界,學習怎麼辦?”

要知道我們的孩子寒暑假

幾乎都奔波在各個補習班啊。

 

美國女孩看著我孩子一臉的羨慕說:

 

“我們平時的學習任務很重的,

 

每天回家的作業量是5小時。”

 

就這個“5小時”把我丫頭給震住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我們的孩子只專注 讀書就好

 

他們的孩子卻承擔更大的責任

 

在聊到業餘生活時,

 

我瞭解到美國女孩家庭的基本情況:

 

爸爸在自己的企業工作;

 

媽媽基本是家庭主婦,不上班

 

 

 

但是美國女孩強調她的媽媽很辛苦,

 

要負責家裡的日常生活、草地、

 

游泳池和直升機的日常養護;

 

哥哥負責洗碗和協助媽媽搞衛生;

 

她則是負責家裡兩條狗和三隻貓的衣食起居。

 

一家人各負其責,井井有條。

 

 

 

我們家是爸爸、媽媽要上班,

 

媽媽還要負責全家的生活,

 

孩子是兩耳不聞 窗外事只管學習。

 

在對家庭義務和責任方面 明顯的我們差距很大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教育方式不同 造就不同的人生

 

我第三次被驚到的是聽倆孩子聊天,

 

我孩子問美國女孩子

 

遇到最恐懼的事情是啥?

 

 

 

你猜猜看女孩的回答是什麼?

美國女孩子說:是有一年的暑假,

幾個家庭的父母

把幾個10多歲的孩子送到原始森林裡,

沒給帶水和食物,沒有床和帳篷,

跟孩子們相約一周後來接。

那一周是這個孩子最恐懼的,也是最刺激的。

 

她告訴我孩子為了不挨餓,

他們生吃過抓來的老鼠。

這樣的活動家長們的出發點是鍛煉孩子們的生存能力。

 

 

美國女孩堅持對的事,決不讓步

第四次被驚到的是最後一頓晚飯。

快要離開南京了,為了盡地主之誼,

給美國女孩嘗嘗最美味的中國菜,

我們帶她到了南京最繁華的地段——獅子橋,

點了獲國家金獎的“雞煲翅”。

 

當美國女孩明白是魚翅做的,

她非常堅決地拒絕了這道菜:

“這道菜我無法接受,動物需要保護。”

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,甚至是不近人情。

我汗顏之餘,敬佩之情油然而生。

她的視野 已經和一般孩子不同了!

飯後,幾個孩子相約到附近的電玩城去玩,

除了我孩子和美國女孩外,

我們還邀請了女兒的兩個好朋友。

整個玩的過程我是聽孩子跟我複述的:

“媽媽,太可怕了,美國人太厲害了!

一進電玩城,我的兩個好朋友就上去玩了,

看什麼好玩就玩什麼。

看得出平時繁重的學習壓力在這一刻被化解了。

 

而美國女孩子

則拉著我邊走邊觀察什麼遊戲 盈利最大,

轉了一圈才鎖定目標,

美國女孩子贏了很多遊戲幣,分給我們3個,

再去找自己感興趣的遊戲玩。”

 

我一次不僅僅是驚了,簡直是被震撼了:

小小年紀就知道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,

處處深思熟慮,確實是太可怕了。

 

我孩子說了一句讓我思考至今的話:

“ 媽媽,我們這樣下去,

以後真的只能是給他們打工的啊……

 

短暫的一周時間,給了我五個大大的驚詫。

 

 

我們孩子未來

將要面對的是這樣的 對手!

而我們是在培養怎樣的孩子?

過分的溺愛、頻繁的干預、過度的保護,

導致了我們的孩子無情和無能。

目前的影印機式的教育消耗著孩子們的精力,

限制了孩子們的追求。

 

眾所周知:

自然是孩子的天性,自由是孩子的本性,

扼殺天性和本性,就是扼殺成長的活力和動力,

如此的教育能培養出創造性的人才嗎?

 

不一樣的教育決定不一樣的結果,

來的主宰屬於什麼樣的人

相信大家都很清楚,

而我們則是在為人家輸送打工仔,

再優秀

充其量也就是個高級打工仔!

 

 

現在的教育 決定了孩子的未來!

適時放手讓孩子獨立,培養 負責任的態度,才是真正對他們好!

歡迎 分享這個觀念~

 

內容來源:

http://www.cmoney.tw/notes/note-detail.aspx?nid=22169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威爾斯美語忠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